您好,欢迎来到荣宝会官网! 咨询电话400-066-5006
服务号
订阅号
当前位置:
首页  >  往期资讯  >  【名家鉴谈】任道斌:乾隆帝的美术活动
【名家鉴谈】任道斌:乾隆帝的美术活动
2021-12-17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258.jpg


  任道斌,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首任院长,史论系、国画系博士生导师,日本雪舟国际水墨画交流学会名誉会长,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。荣宝斋书画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高研班导师。


  乾隆帝的美术活动


  文 | 任道斌


  乾隆年间,社会经济发达,也带来了文化生活的繁荣。虽然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,但对于不涉及政治内容的文化艺术,清廷持包容的态度。尤其是乾隆帝提倡艺文,身体力行,使当时的美术活动得到较大的发展。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·弘历(1711-179是雍正帝第四子。在位共60年,后禅位于十五子颙琰,充当太上皇三年,终年89岁,是中国封建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0.jpg


  乾隆帝自幼就接受汉文化传统教育,四书五经、诗词歌赋、书法绘画,无一不学,文化修养很高,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,稽古右文,崇儒兴学。他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擅书画,兼长诗文。虽然在各个领域,乾隆帝并无惊人创举,但以综合文化素质而言,却是兼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收藏家、鉴赏家、诗人和学者于一身。他精通新满文,熟知老满文;既精通汉语,还懂蒙、藏、维等语。乾隆帝撰写了大量文章,仅编成文集的就有《御制文初集》《御制文二集》《御制文三集》《御制文余集》,共1350篇,还有《清高宗圣训》300卷。乾隆帝尤喜爱作诗,几务之暇,往往作诗自娱,甚至有时每天必作数首。他的御制诗集,登基前有《乐善堂全集》,禅位后有《御制诗余集》,在位期间有《御制诗集》,总计42613首。其传世诗作数量之多,为历代之冠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2.jpg


  乾隆书法【缂丝乾隆御笔心经册页】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3.jpg


  乾隆书法【弘历楷书临玉枕兰亭序卷】


  乾隆帝的美术修养十分全面,首推书法。他初学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,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,兼修董其昌结体略长的行书,因而乾隆帝的书法受到赵孟頫与董其昌的影响最大,一方面继承了赵体书法雍容华贵的书风,同时也接受董体的生拙。乾隆帝的楷书,字字端正精巧,用笔一丝不苟,而字体稍长,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,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,点画圆润均匀,结体婉转流畅。但全篇行气无起伏之势,较为平实,有承平之象,少雄武之风。乾隆帝楷行草隶皆能,他对于自己的书法成就非常自负,游览各地,每到一处,便作诗纪胜御书刻石,其书圆润秀发,在宫中、御园、名胜古迹之处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,海内乾隆御碑甚多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5.jpg


  缂丝乾隆御临苏轼帖轴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6.jpg


  缂丝乾隆御笔喇嘛说卷


  乾隆帝的书法是属于“帖学”门庭,所以帖学的声望也有所提升。乾隆帝曾经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,御览、御批、钦定多部传世藏帖,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,特建“淳化轩”藏《淳化阁帖》,一时帖学之风炽。乾隆帝十分喜欢南宋拓本《淳化阁帖》,还在上面加盖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懋勤殿鉴定章”等私印。乾隆三十四年峰下(1769),他还命大臣于敏中等编《钦定重刻淳化阁帖》以嘉惠来学。《淳化阁帖》的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,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《墓次帖》、康帝司马岳《陆女郎帖》、哀帝司马不《中书帖》等。乾隆帝推崇《淳化阁帖》,也表现了他在书法上欲与古代帝王共同流芳的自信。乾隆帝传世的书法作品有《行书七言对联》、《行书题杨维桢铁崖乐府》(现藏沈阳故官博物院)、《草书临怀素千字文》(现藏辽宁省博物馆)、《御笔菩提叶笺心经并题句》(现藏台北故官博物院)、楷书《五经萃室记》周制屏风(现藏故官博物院)等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7.jpg


  缂丝乾隆御笔梅杏图轴


  乾隆帝还会作画,只是作品流传不多。他擅山水、花草、兰花、梅花、折枝。乾隆十六年(1751)南巡,张宗苍献画,批为加二三笔,气韵顿为改现,生动有加。乾隆帝所绘山水,喜用董其昌笔法,作远小景,颜具空灵潇洒的文人雅趣《疏林远山图》(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)。亦好用元人法,以书法用笔入画,作枯木竹石,曾为晋人王珣《伯远帖》添画树石(现藏故官博物院),尚有《岁寒三友图》(现藏德避暑山庄博物馆)、《古木竹石图》(现藏首都博物馆)、《松树图》(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)等。他的花鸟,人物画,亦以萧散秀逸见称,传世有《荷花鸳鸯图》(现藏山东省博物馆)、《临曹知白十八公图》(现藏首都博物馆)等。乾隆帝身居高位,故亦有代笔的成分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09.jpg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11.jpg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12.jpg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14.jpg


  缂丝乾隆御制诗花卉册系列


  乾隆帝热衷官廷画院的发展,不仅常去如意馆看画家作画,称旨者则睿题之或征善画者入官,供奉画院,封以官职,而且在乾隆九年(1744)改宫廷画家旧称“南匠”为“画画人”,画家地位得以改善。事见胡敬《国朝院画录》、廖景文《书画纪略》。乾隆帝还热衷中西绘画的交流,他在位期间,宫廷画家中有不少西方传教士,如以郎世宁、王致诚、艾启蒙等人为代表的清廷“海西派”,或称“泰西派"乾隆帝虽然赞许西洋画的写实技能,但要求传教画家学习中国画的意蕴。王致诚在一封寄回欧洲的信中写道:“我必须忘记我曾经过长期学习和工作才学会的东西,而要习惯于另一种绘画方式。我必须学会用水在一种白色薄纱(绢)上作画,这种绘画很难驾驭,也很微妙,它比细密画具有某种更加微妙的特征。”乾隆帝同时也让一些中国画家,如焦秉贞、冷枚、丁观鹏等学习西洋画风,这种学习的结果是,“如意馆”产生了一大批中西结合的作品。这些作品,画风细密,讲究比例与光影效果,在人物上尤见写真之趣;而背景多以水意韵成之,如云彩山河,但采用焦点透视法,有较强的纵深感。尤其适合麦现大场面的人物活动题材,如祝寿庆典、战争等纪实性的内容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16.jpg


  万树园赐宴图


  乾隆帝对宫廷画院的兴趣还表现在让大臣画家参与其事。如东阁大学士蒋溥、礼部尚书董邦达、工部侍郎钱惟诚、礼部侍郎邹一桂等。他们将文人画的意境与笔墨带入画院,改变了画院刻板拘谨的装饰匠气,而多了几分诗情雅意。


  根据乾隆帝的旨意,宫廷画作主要有以内涵:一是宣传天下太平、皇恩浩荡、国家繁荣的作品,如徐扬《姑苏繁华图》(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)、《乾隆南巡图》(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)、佚名《万树园赐宴图》(现藏故宫博物院)、姚文瀚《紫光阁赐宴图》(现藏故宫博物院)等。二是展示文治武功、天下归心、国家强盛的作品,如郎世宁《海天旭日图》(现藏故宫博物院)、钱惟诚《平定准噶尔图》(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)、王致诚《十骏图》、《大阅图》(皆现藏故宫博物院)等,三是宣传乾隆帝个人迷信的作品如《弘历刺虎图》、郎世宁《历射猎图》、张廷彦《弘历行乐图》、姚文瀚《弘历鉴古图》、丁观鹏《弘历洗象图轴》(皆现藏故博物院)等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17.jpg


 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21.jpg

  弘历观画图轴


  为了弘扬他的武功,乾隆帝谕令郎世宁等绘《平定西域得胜图册》(现藏故官博物院),亲自为每开题句,又命大臣于敏中等作跋,言明制作缘由,将其从广州运至法国,交由法国宫廷良匠制成铜版画册,历时11年之久,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制成带有浓郁西洋绘画风格的铜版镌印画册。图中所绘人物、马匹、建筑、树木等注重素描表现,富有立体感。图中繁复的景致,经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处理,有条不紊,杂而有序。由于每幅图所描绘的内容都各有所据,基本符合史实,既有艺术价值,也有史料价值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25.jpg


  乾隆皇帝射狼图轴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27.jpg


  乾隆皇帝刺虎图轴


  乾隆帝还是一位大书画收藏家,他一生追求风雅,广泛搜集书画古玩珍品。其中最为珍贵、也是他最心爱的是三件书法作品:晋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献之《中秋帖》、王珣《伯远帖》,乾隆帝称它们为“三希”,并将他的书斋定名为“三希堂”。乾隆帝对于自己的书画收藏,除不时欣赏把玩临摹外,还将其著录在册予以宣传。他命大臣张照、梁诗正等将内府书画分类整理,乾隆十年(1745)著成《石渠宝笈》四十四卷、《秘殿珠林》二十四卷,后者专收道释类书画。乾隆十二年(1747),他还出内府收藏法帖墨迹,敕梁诗正、蒋溥等选编、摹刻《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》,简称《三希堂法帖》,计32册,所收历代书家134人,340余帖,共495石。乾隆十九年(1754),又出内府所藏唐人褚遂良等墨迹,命蒋溥等编校镌刻成《三希堂续帖》,即《墨妙轩法帖》四卷行世,对所藏名家书帖广为宣传。以后又命董诰、阮元等续修内府书画著录,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完成《石渠宝笈续编》《秘殿珠林续编》,书中将内府所藏 书画分上、下两等著录,上等著录质地、尺寸、款识、印记、题跋、跋尾等,下等较简略。从这些著录中可见乾隆帝书画收藏的宏富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29.jpg

  田黄石“乾隆宸翰”印


  乾隆帝的收藏印被称为“乾隆八玺”,有“乾隆御览之宝”椭圆朱文印、“乾隆鉴赏”正圆白文印等,此外还有闲章“寿”字白文长圆印、“古稀天子”朱文圆印等。他除了欣赏以外,还爱在书画名迹上题句,盖上私印。如传为元人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(子明本,现藏台北故官博物院),就有他的题句达51处。并有《御制题画诗》记录对历代名画的观感,也有自画自题之诗,如《临文衡山仿倪迁小品,即用其自题元韵》《偶仿唐寅笔意作寒梅小景,并题以句》等。


  乾隆帝的美术活动还表现在皇家园林建筑上。从乾隆三年起而后的30余年,皇家新建扩建的大小园林计1500余公顷。皇城内的御苑有:三海(西苑)、建福宫花园、慈宁宫花园,宁寿宫花园;离宫御苑有:畅春园、圆明园、承德避暑山庄;行宫御苑有:静宜园、静明园、熙春院、春熙园、乐善园、南苑行宫、汤泉行宫、钓鱼台行宫、滦阳行宫、盘山静寄山庄等。乾隆不仅亲自过问重要的园林工程,将其下江南所见园林美景纳入皇家园林设计中,甚至直接参与规划事宜。他曾在《弘历宫中行乐图》(现藏故官博物院)中写道:“高桥重密石径纡,前行回顾后行呼,松年粉本东山趣,摹作官中行乐图。”将皇家园林与山林野逸融为一体。故尔乾隆时期的皇家园林因而既适应满族祖先山野骑射传统,较为粗犷,又有江南园林曲径通幽的典雅秀美,并保持皇家园林帝王礼仪的宏大气势,堂皇壮观,丰富多姿。由于皇家的特权可把大片天然山水林木据为己有,所以乾隆主持兴造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不仅数量多,而且规模大,展现出恢宏的皇家气派。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)的圆明园,则别出新意,刻意追求分散的多元逸趣,并溶入西方园林因素,如大水法等。总体规划园中为若干小景区,每个小景区自成体系,均因地制宜由小比例尺度的山水空间与建筑、花木结合成独立小园,并把众多的小园连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其园艺审美为人造曲折岗坡把园林空间分隔得迷离扑朔,山重水复,花明柳暗,无尽无休,具有未完深邃的艺术魅力,丰富了皇家园林的美学内涵。乾隆盛世的皇家园林,与江南私家园林形成南北对峙的清代园林艺术高峰。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31.jpg


 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33.jpg


  乾隆御题端石龙池砚


微信图片_20211217155335.jpg


  乾隆款胭脂红彩山水图瓶


  工艺美术是乾隆帝美术活动的又一个方面。他对于笔墨纸砚文房用品,及桌椅、花瓶、屏风室内装饰、以及观赏把玩之陶器、瓷器、石器、玉器、骨器、木器、藤器、金属工艺,乃至服饰工艺,都有相当的研究,不计工本进行制作,务求精美典雅。如关于砚台,乾隆帝不仅收藏历代名砚供自己欣赏,而且还命工匠取作仿古澄泥砚、松花石砚(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)等,亲自题写诗文,供刻砚铭。又精选历代名砚200方,命大臣于敏中等纂修著录,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)编成《西清砚谱》24卷。又如,他酷爱青铜古器,命大臣梁诗正等仿宋代《博古图录》,将内府所藏青铜器予以著录,乾隆十六年(1751),编成《西清古鉴》40卷,收录青铜器1436件,镜93件。每卷先列器目,摹绘器形、铭文,并加以考释,记其高度、重量。乾隆五十一年(1793),又命大臣王杰等撰成《西清续鉴》甲乙编。再如,乾隆帝命督陶唐英依样在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黄地珐琅彩蕃莲纹盒(首都博物馆藏),子母口,小卧足,豆绿色里,黄地色外,底部白釉,用红、绿、杏黄、白、粉红珐琅彩料绘蕃莲,口沿及底边镶金。其黄色泛红,蓝色似青,胭脂水色浓而透明,精巧美观;又有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瓷瓶,造型精巧,釉色润泽,如花似玉,而堂皇典雅,极有盛世的富丽之感。乾隆帝怀抱古今,以艺养生,玩物养志,他的美术活动既反映了他的文治武功,也反映了他的艺术兴趣,同时也影响了乾隆盛世的美术得以繁荣发展。